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可以通過分析危急值數據、調整危急值報告流程、加強部門間溝通協作、完善培訓機制以及持續改進等方式,根據危急值提醒來優化醫技工作流程,具體如下:
1、分析危急值數據
統計危急值相關指標: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可自動統計不同科室、不同檢查項目的危急值發生率、重復率等指標。例如,若發現某個科室的某項檢查危急值發生率異常高,可能提示該科室在相關檢查的操作或患者管理上存在問題。
評估處理時間:系統記錄從危急值發現到臨床醫生接收通知、采取處理措施的時間間隔,評估危急值處理的及時性。若發現某些危急值處理時間過長,可深入分析是哪個環節出現延誤。
2、調整危急值報告流程
優化通知方式:根據危急值的緊急程度和科室特點,設置不同的通知方式。對于特別緊急的危急值,除了系統彈窗提醒外,增加短信、語音呼叫等多種方式,確保相關人員能及時收到通知。例如,對于心臟驟停等緊急情況的危急值,可同時向醫生的手機發送短信和語音呼叫。
明確報告路徑:在系統中明確危急值報告的路徑和責任人,確保信息能準確、快速地傳遞。例如,規定檢驗科室發現危急值后,首先通知值班醫生,若 5 分鐘內未聯系上,則通知科室主任或上級醫生。
3、加強部門間溝通協作
建立溝通平臺: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中設置專門的溝通平臺,方便醫技科室與臨床科室就危急值情況進行實時溝通。醫生和醫技人員可在平臺上交流患者病情、檢查結果的解讀等信息,避免因溝通不暢導致的處理延誤或錯誤。
開展聯合討論:對于一些復雜或罕見的危急值案例,通過系統組織相關科室進行聯合討論。例如,對于同時出現多種異常指標的危急值情況,組織檢驗科、影像科、臨床科室等共同分析,制定更合理的診療方案。
4、完善培訓機制
開展針對性培訓:根據危急值數據反映出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如某些醫技人員對特定危急值的判斷標準掌握不準確,可組織專項培訓,強化其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模擬演練:利用系統模擬危急值場景,組織醫技人員和臨床醫生進行演練,提高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對危急值的處理能力和協同配合能力。
5、持續改進
定期審查流程:定期對基于危急值提醒優化后的醫技工作流程進行審查,評估流程的有效性和適應性。根據審查結果,及時發現新問題并進行調整。
收集反饋意見:通過系統收集醫技人員、臨床醫生和患者對危急值處理流程的反饋意見,將合理的建議納入流程改進中,不斷提高流程的優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