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慢病隨訪系統中實施數據錄入規范的校驗規則,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1、系統設置層面
利用編程語言和框架:使用系統開發所基于的編程語言和相關框架提供的驗證機制。例如,在 Java Web 應用中,可以利用 Spring 框架的驗證注解,如@NotNull @Size @Pattern等,對數據錄入對象的屬性進行標注,當數據提交時自動進行校驗。以年齡字段為例,可使用@Min(1) @Max(120)來限定年齡的合理范圍。
數據庫約束:在數據庫表設計時,定義字段的數據類型、長度、約束條件等。如將患者的身份證號字段設置為固定長度 18 位的字符型,并添加唯一性約束,防止錄入重復的身份證號。對于數值型的血壓字段,設置其數據類型為浮點數,并限定取值范圍,超出范圍則無法成功插入或更新數據。
2、界面設計層面
下拉菜單和單選框:對于一些有固定取值范圍的字段,如隨訪方式(門診隨訪、電話隨訪、家庭訪視等)、疾病分類等,通過下拉菜單或單選框的形式讓用戶選擇,避免用戶輸入錯誤或不規范的值。
輸入提示和實時校驗:在用戶輸入數據時,給予相應的提示信息,告知用戶輸入的格式要求和范圍。如輸入電話號碼時,提示用戶 “請輸入 11 位數字”,并且在用戶輸入過程中實時校驗,當用戶輸入不符合要求的字符時立即給出提示,如 “請輸入數字字符”。
3、業務邏輯層面
數據校驗模塊:在系統的業務邏輯層創建數據校驗模塊,對錄入的數據進行全面的邏輯校驗。例如,在保存慢病隨訪數據前,校驗患者的疾病診斷與錄入的癥狀、檢查指標等是否符合醫學邏輯關系,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與診斷結果是否相符。
調用外部接口:對于一些需要實時驗證的數據,如身份證號碼的真實性、電話號碼的有效性等,可以調用第三方接口進行驗證。如通過公安部的身份證驗證接口,驗證身份證號碼的合法性和真實性。
4、人員培訓與管理層面
定期培訓:對數據錄入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其熟悉數據錄入規范和校驗規則,了解如何正確錄入數據以及如何處理校驗錯誤。培訓內容包括系統操作流程、常見錯誤類型及解決方法等。
考核與監督:建立考核機制,對數據錄入人員的工作進行定期考核,將數據錄入的準確性、完整性等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同時,加強對數據錄入工作的監督,定期抽查錄入的數據,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