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基本信息查詢功能在 HIS 系統中的設計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查詢入口設計
多模塊入口:在 HIS 系統的多個功能模塊中設置患者基本信息查詢入口,方便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根據自身工作場景快速查詢。例如,在掛號收費模塊,工作人員可通過專門的查詢按鈕進入患者基本信息查詢界面,以便在掛號或收費時快速獲取患者相關信息;在醫生工作站和護士工作站也設有相應入口,方便醫護人員在診療和護理過程中隨時查詢患者信息。
快捷方式與導航欄:為常用的查詢功能設置快捷方式,如在系統桌面或工作界面的固定位置設置快捷圖標,用戶點擊即可快速進入查詢頁面。同時,在系統的導航欄中明確設置 “患者信息查詢” 選項,下拉菜單中可細分不同的查詢方式或分類,便于用戶根據需求選擇。
2、查詢方式設計
(1)精確查詢
身份證號查詢:以患者的身份證號碼作為唯一標識進行精確查詢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身份證號具有唯一性和確定性,用戶在查詢界面輸入患者完整的身份證號碼,系統即可快速準確地調出該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聯系方式、家庭住址等詳細內容。
住院號 / 門診號查詢:對于已經在醫院進行過掛號或住院登記的患者,系統會為其分配唯一的住院號或門診號。工作人員輸入相應的號碼,也能精準查詢到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關就診記錄。
(2)模糊查詢
姓名查詢:考慮到可能存在同名患者的情況,系統設計支持模糊查詢。用戶輸入患者姓名的部分字符,系統會列出所有匹配該字符的患者信息列表,用戶可進一步根據其他條件如性別、年齡等進行篩選,以找到準確的患者信息。
部分信息組合查詢:用戶可以根據已知的部分信息進行組合查詢,如輸入患者的姓名和出生日期的部分信息,或者姓名和聯系方式的部分信息等,系統會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模糊匹配,縮小查詢范圍,提高查詢的準確性和效率。
3、查詢結果展示設計
信息整合展示:將患者的基本信息進行整合展示,通常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身份證號等)、聯系方式(如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醫保信息(如醫保類型、醫保卡號等)以及既往病史、過敏史等重要醫療信息。這些信息以清晰的表格或卡片形式呈現,方便用戶查看和瀏覽。
關聯信息展示:除了基本信息外,查詢結果還會關聯展示患者的相關就診信息,如掛號記錄、住院記錄、檢查檢驗報告、醫囑信息等。通過點擊相應的鏈接或標簽,用戶可以進一步查看詳細的就診明細,全面了解患者的就醫情況。
分頁與排序功能:當查詢結果較多時,系統提供分頁功能,每頁顯示一定數量的記錄,方便用戶瀏覽。同時,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字段對查詢結果進行排序,如按照就診時間、姓名首字母等順序進行排列,以便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4、查詢權限設計
角色權限分配:根據不同的用戶角色設置相應的查詢權限。例如,醫生具有查詢本科室患者詳細信息的權限,包括基本信息、診療信息等;護士可以查詢所負責病房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護理相關信息;掛號收費人員只能查詢與掛號、收費相關的患者基本信息。
分級授權管理:對于一些敏感信息或高級別的查詢功能,實行分級授權管理。如醫院管理人員可能具有查詢全院患者信息的高級權限,但需要經過嚴格的身份驗證和授權流程;而普通醫護人員則只能查詢自己權限范圍內的患者信息,以確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隱私保護。
5、查詢歷史記錄與緩存設計
查詢歷史記錄:系統會自動記錄用戶的查詢歷史,包括查詢時間、查詢條件、查詢結果等信息。用戶可以通過查詢歷史記錄功能快速找到之前的查詢記錄,方便再次查看或對比相關信息。同時,查詢歷史記錄也有助于對用戶的操作進行審計和追溯。
緩存設計:為了提高查詢效率,系統會對常用的患者信息進行緩存。當用戶再次查詢相同信息時,系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獲取數據,而無需再次從數據庫中讀取,從而減少查詢時間,提高系統的響應速度。不過,緩存數據會根據一定的策略進行更新,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