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體檢系統通常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定義數據完整性指標:
1、基本信息完整性
個人身份信息:要求體檢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等信息必須完整填寫。這些信息是識別體檢者身份的關鍵,缺少任何一項都可能影響到對體檢者數據的準確管理和后續跟蹤。
聯系方式:包括電話號碼、家庭住址等,以便在需要時能夠及時聯系到體檢者,通知其體檢結果或進行健康隨訪等。
戶籍與常住信息:記錄體檢者的戶籍所在地和常住地址,對于分析不同地區人群的健康狀況分布具有重要意義。
2、體檢項目完整性
必選項目:明確規定一些基本的體檢項目為必選,如身高、體重、血壓、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等。這些項目能夠反映體檢者的基本健康狀況,是公衛體檢的核心內容。
特定人群項目:針對不同年齡、性別或特殊人群的特定體檢項目也應包含在內。例如,為 65 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的中醫體質辨識,為兒童進行的生長發育評估,為女性進行的婦科檢查等。
3、體檢結果完整性
數值結果:對于各項檢查的具體數值,如血壓值、血糖值、血脂值等,應準確記錄,不能出現空缺。同時,要確保數值的記錄符合相應的測量單位和精度要求。
定性結果:如體檢項目中的 “陰性”“陽性”、疾病診斷結果等,也必須完整填寫。對于一些需要進一步描述的結果,如胸部 X 光檢查發現有異常陰影,應詳細記錄陰影的位置、大小、形態等特征。
檢查報告與圖像:對于一些重要的檢查項目,如 B 超、CT 等,不僅要記錄檢查結果,還應保存相應的檢查報告和圖像資料,以便后續查閱和對比。
4、隨訪信息完整性
隨訪時間與方式:記錄每次隨訪的具體時間以及采用的隨訪方式(如電話隨訪、門診隨訪、家庭訪視等),體現對體檢者健康狀況跟蹤的及時性和全面性。
隨訪內容:詳細記錄隨訪過程中了解到的體檢者健康狀況變化、疾病治療情況、生活方式改變等信息。例如,是否遵醫囑服藥、飲食和運動習慣是否有調整等。
健康指導與建議:記錄針對體檢者的健康問題給予的指導和建議,以及體檢者對這些建議的接受和執行情況。
通過對以上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和監控,公衛體檢系統可以全面衡量數據的完整性,確保體檢數據能夠準確、全面地反映體檢者的健康狀況,為公共衛生決策和疾病防控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